close

 

2018的年度目標之一,完成一場馬拉松賽事,預定時間訂在第4季度完成。2017年跑步訓練的成效,讓我感到滿意,也讓我對於在2018完成一場馬拉松賽事更有信心。

IMG_7822.JPG


2017年的跑步訓練中,最長距離訓練至15Km,並且搭配拉單槓、跳繩及伸展等訓練項目。最難得的是,訓練過程幾乎沒有受傷。因此,這次的訓練,也打算沿用同樣的訓練方式。

由於我在溫度低於20度的環境,比較容易受傷。所以,在4月前,我身體呈現關機狀態。相對地,雖然在201711月參加過年度賽事,身體狀況可算是維持在當年度的最頂峰。但是,身體在經過5個月的關機,心肺功能和肌肉強度都打回原形,一切都得重頭來過。

另一方面,在5月底,我的左手肘不慎受傷,酸痛的狀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。醫師表示左手肘肌腱發炎,只有固定不動,讓該部位充分休息,才有可能恢復;但是,怎麼可能固定不動。

由於原訂20183月,一起在東京開公司的朋友,突然在2月病故,我的年度計畫驟變。茫然了2個月後,只能暫時先以日本代購作為年度工作重心,畢竟還是得要有基本的經濟收入來源。因此,我每個月都至少有一個禮拜的時間,飛往東京進行採購作業。

2018年颱風來台訪問的次數不多。但是,下雨的天數卻非常多。印象中710月,每個月都有10天以上的時間在下雨。

有一天,到誠品買書時,隨手翻了一本介紹馬拉松訓練的書。書中介紹了28週的訓練方式,以及跑2Km+0.5KM的間歇跑步訓練,一樣以15Km為最長距離。書本表示,此種訓練方法,可以增強心肺功能,以及培養堅持的毅力。因為據該書表示,訓練過程中,會經常因為累到喘不過氣來,而想中斷訓練;而且跑步過程中,突然停下來走路,雖然可以緩和呼吸頻率,但是,再重新啟動時,反而會讓身體覺得更疲累。不過,我打算試試這個新方法。

個人最大的擔憂是陳年的腰椎壓迫的問題。我的腰椎問題是一直在要不要開刀邊緣的狀況。跑步對於腰椎是不小的負擔,之前練個10Km就已經要萬分小心了;更何況是42Km的長距離、長時間的跑步。

一、練習過程

(一)訓練前期(67

正式的練習從6月開始,雖然還沒確定要報名哪一場賽事,但是唯一確定的就是時間會落在11-12月這個區間。

6月開始訓練。首要目標是找回跑步的感覺,主要是讓心肺功能跟上跑步的強度、讓肌力陸續強化。這不是速成班,所以,只要循序漸進即可。6月份,我只跑了4次,目標設定為輕鬆跑5Km,均速都落在6分多/Km

今年度重新開機訓練,在心理層面上,和去年有很大的不同。去年底完成一場賽事後,對自己就很有信心。每次練習時,都很清楚自己一定能跑完10Km,更何況只是5Km的距離。慢慢能夠體會,劉潤老師說的:當你踏上4,000米的高山後,1,000米高的山,對你來說,就跟100米的小山丘是沒有差別的。

同時間,搭配跳繩和拉單槓的練習。但是,因為5月底傷了左手肘,練習過程不至於到會痛,但是一直酸軟也不是辦法;於是,我只好放棄跳繩和單槓這2個項目,期待左手肘能早點復原。

7月第2週開始,我將訓練距離上調至10Km。過程中,並沒有任何的不適應。同時間加入跑2Km+0.5Km的間歇訓練項目。間歇訓練真的很累人,第一次間歇練習時,只跑了8Km就停止,因為實在太累人了。非常地不適應,停下來之後的重新跑動,真是一大折磨,而且時不時地腦子裡會浮現放棄的念頭。到第3次間歇訓練時,才適應這樣的訓練方式。

(二)訓練中期(89月)

整個8月份,因為幾乎都在下雨,總共只練習4次,全都是間歇訓練,距離在10Km左右。我對間歇訓練大致上抓到了訣竅,累還是很累,但是不會再有想放棄的念頭。只是因為下雨的緣故,讓練習量有點少。

8月份確定再次報名澎湖遠航馬拉松。因為其他的42Km的比賽幾乎都報名截止了?!一般賽事報名,幾乎都是6個月前就必須報名。但是,我根本沒在注意…等我想到要報名的時間,已經幾乎沒有什麼賽事選項了。但是,也沒關係啦,有過去年的經驗,今年再次參賽,也不見得是壞事;而且遠航這場比賽,一直以來都是全台馬拉松參賽者最少的賽事,我也不喜

歡人多的擁擠感。

IMG_7762.JPG


9月份開始,每週2次的跑步訓練,距離從10Km往上調至16Km。由於間歇訓練相當花時間,而且跑15Km少說也要90分鐘以上,所以,我取消間歇訓練,採取先拉長練習距離的策略。距離雖然慢慢拉長,但是,我的均速一直維持在6分鐘/公里的範圍內,開始讓我很擔心,體能調整的步調太慢,會趕不上10月底的比賽。

(三)訓練後期(10月)

10月開始,進入最後4週的調整。我的策略方針調整為:1、維持6分均速,但提升訓練距離至18Km2、提升均速到530秒,但縮短訓練距離至12Km3、維持跑12,每週按摩1次。4、每天進行2次伸展運動。

在第1週的第1次訓練結束時,出現morton's syndrome foot pain,右腳無名指及中指出現抽痛的症狀。這可能是沒有進行重量訓練的緣故,右腳趾骨開始出現疲勞反應。當時,我並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。只能用最保守的方式,直接休息1週,吃點肌肉鬆弛劑、消炎止痛藥,期待能夠儘快恢復正常。

同時間,買了一雙新的跑鞋,原來這雙運動鞋已經穿了5年以上;以前辦公室的生活,幾乎是沒什麼運動,當然不太會有穿運動鞋的機會。我還有一雙籃球鞋穿沒10次,去年拿出來穿時,鞋底已經自然脫膠。

休息到第2週,疼痛的症狀並沒有完全消除,就是控制在我能忍受的範圍內。繼續維持著跑遠或是提升均速的訓練。提升均速的訓練,在第2週得到效果,算是幸運地突破撞牆期,12Km幾乎都能維持在5分半的均速。

3週期間,我必須進行日本東京進貨和前往Google中國上海總部面試的行程。這個禮拜我幾乎沒什麼時間可以練習,只有在杭州繞著西湖跑了1次。

進入最後1週,我進行了1次提升均速、1次跑長距離及1次間歇訓練。賽前2天,早上進行一次按摩。接著,帶著湘妹搭公車、高鐵、捷運及飛機,花6個小時的時間回到澎湖。

賽前1天,是多雲、風大的天氣。上午的時間,我持續伸展運動;下午出太陽的時間,我騎機車進行實地場勘,總共花了90分鐘。澎科大是個亂流區,之後往白沙方向2座橋也是亂流區,連騎車都有難度;另外,大約有5次左右的緩升(降)坡,對體力的分配,也是一種考驗。能做的準備,大致上都做了;做不到的,現在也不用浪費精神了。

二、賽前目標設定

簡單的體力分配計算,我目標訂在5小時內完賽。我預定0-20Km6分半的均速進行;20-30Km7分半的均速進行;30-42Km就以8分速完成。總計是301分鐘。

綜合賽前的所有準備,我只做到預先規劃訓練的70%。因為傷了左手肘,我放棄了跳繩和拉單槓的訓練,以致於我的上半身肌肉並不是很有力;跑步練習次數,受到天候和腳傷的影響,並有沒達到我當初預想的21Km至少練習3次,最長距離只到18Km;幸運的是,均速有提升到5分半以內。

以我現在的體能程度,以6分速跑完20Km應該不是問題,但是,這是42Km的比賽。如果我以均速7分來分配體力,應該能夠完成25Km;如果我以均速7分半來跑,我認為最大極限值應該在30Km,不會有多餘的體力,剩下的就算用走的也要走完。對於能不能完賽,說實在的,我心裡並沒有太大的把握。

三、比賽過程

(一)賽前

賽前1天晚上8點半就睡覺,比賽當天早上4點起床。起床後,我先沖了熱水澡,再做半個小時的伸展運動。媽媽起來為我煎了2顆蛋,我就3片土司夾2顆蛋當早餐吃,再吃了一顆橘子和補充300C.C的水份。雖然,媽媽完全無法理解我,為什麼要參加這種比賽,但是,她還是會想著能幫我做點什麼;她總希望我能穩定地工作,安份地過日子。但是,我好像從沒做到過。

IMG_7761.JPG

吃完早餐,我再做30分鐘的伸展運動。接著開始換裝準備,我在膝蓋的左、右及下3側,以及阿肌里斯腱,都貼上長效的酸貼布;再覆蓋肌肉貼布、護膝等裝備。主要的目的,是預防跑到後段的酸痛不適。最後,喝了1瓶雞精才出門。


開賽前10分鐘,到達比賽場地。其實,也就離我家走路5分鐘的距離。選手們都已經到集結區準備,今年的天氣很好,溫度微冷、沒有風,沒有烏雲。我目測全馬組大約300500人左右,我選擇在中間的人群中等待出發。另外,我額外多帶了1瓶雞精,我打算帶著它跑到21Km時再喝。

(二)0-10Km

0630鳴槍起跑。不到2分鐘的時間,我就已經能夠依自己的配速跑步,這就是人少的好處。我預定的策略,是找到配速相近的選手一起跑。大概2Km左右的距離,選定了1對情侶作為領跑標的。女生的步距大概只有我的2/3左右,但是她的腳步很快、很穩,均速維持在5分半左右。這雖然比我預設的均速6分半快了許多;但是,我打算至少前10Km先跟著他們跑,期待能發揮團跑的省力效果。

6Km8Km遇到2次緩升降坡,我的距離就會被拉開。這應該是沒有坡度訓練以及沒有重量訓練的緣故。一進入緩升坡,體力就會大量的消耗。但是,為了能跟著領跑目標,我只能多花一點體力跟上。畢竟跟著他們的節奏,真的很輕鬆。我的0-10Km5分半的均速完成。

在第10Km左右,遇到中正橋的強風亂流區,這是真的會讓人體力大量流失。但是,我的跟隨目標卻像在踩平地一般,我已經是躲在他們後面,減少了許多風阻,但是,節奏已經很難跟上他們的步調。體能的差距,在這個階段,已經開始浮現。

(三)10-20Km

11Km開始,我決定不能再繼續跟著這對情侶。再跟下去我的體能應該20Km就會耗盡,只能目送他們遠去,祝他們幸福了。我試著把均速調整到6分速,因為緊接著就是風勢更大的永安橋。過永安橋時,我幾乎快要用走的,這亂流真不是普通的難過。我原本計畫在15Km之後再開始喝水,但是,真的是太渴了,在12Km附近,我就開始到補水站喝水。

12-20Km左右,印象中只有再遇到2次緩升降坡,但是沒有什麼風阻,跑起來還算順利。我在11-20Km的均速,大致維持在6分速左右。但是,自從不再跟隨情侶團跑之後,隨之而來的是,不斷地被後面的選手超越。這其實在心理上,還滿受打擊的。

 

一開始總想著,應該還是能慢慢追上前面幾位選手吧?結果是,我想太多了。到20km為止,我沒追上任何前面的選手,但是被12位選手超車。雖然,這是很無聊的事,但是,這是我保持意識專注的方法之一,可是心理還滿挫折的。

IMG_7705.JPG


(四)20-30Km

過了21Km,終於看跨海大橋就在前方,這是理論上的折返點。這時候,自己評估了一下體力和呼吸頻率,應該還足以跑到30Km22Km是跑往通樑大榕樹的方向,我在那兒的補水站,喝下一直握在手中,陪我跑了好久的雞精。這並不是在打電動,體力和精神並沒有瞬間回血的感覺,只是覺得手上少了一個握著的東西。

特別的是,在路邊有許多幫忙加油的路人,和他擊個掌或是彼此喊聲加油,心理上就會浮現一些動力。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球迷或是加油團的特別功能吧,真的會有股力量浮現出來,真的很奇妙。

之後的路程,跑起來漸漸地感到吃力,明顯感覺到體力差不多快到極限的感覺。我在過了24Km之後的補水站上廁所,並補充水分。這時候的感覺和21Km時的體力評估,落差滿大的,立刻把評估修正為,先跑完預定的25Km再說。

在這個階段進入煎熬的艱困期。快沒體力,又還有一半的左右的路程。心理上,應該算是最容易放棄的階段。這時候,就很能體會戈壁挑戰賽設計為4天的用意,每天在戈壁進行約30Km的賽程,連續4天共計128Km左右。因此,在心理上,讓許多參賽者產生:第1天自信歡樂、第2天痛苦絕望、第3天堅毅曙光及第4天重生。通常最多人在第2天退賽。

 

這時候,我改採用將大目標切割為許多小目標,一個個拿下的策略。小目標訂定的方法很簡單,就是跑到下一個補水站喝水。補水站的設計原則,通常是2Km設計1站。因此,我只要把自己的目標設定成,每跑2Km就能夠喝1杯水、喘口氣,如此再循環9次,就能夠完賽了。

IMG_7864.JPG


幸運地是,回程是順風,所以,跑起來也相對順利一些。如果是逆風的話,我想很多人應該會在20-30Km附近棄賽。我的小目標戰術算是成功的,讓我很順利的一路通過了永安橋和中正橋,這2個亂流區,一路推進到30Km。我在20-30Km的均速,在645秒左右,讓我感到相當意外。

事後想想,這是之前跑2Km+0.5Km的間歇訓練發揮了效果。間歇訓練的每一組都是跑2Km之後休息再跑;我這次倒是沒休息這麼久,我的休息原則是,補水站前20米開始走路緩和,到補水站喝水,再走20-30米,開始繼續跑。

20-30Km這段路程中,我終於追上了2位選手,但是仍然被8位選手超越,心理上的打擊依然不小。因為有1位是穿著忍者裝的選手、2位穿拖鞋的選手、3位女生選手、1位穿著雜耍裝的選手、1位看起來年紀不小的老選手。心理不斷地浮出,我怎麼這麼弱的問號。

(五)30-42Km

32Km開始,感覺到膝蓋不舒服,速度只能繼續調降。但是,不至於到覺得自己跑不下去了。過了30Km之後,心理上會慢慢增強。每跑完1Km,就會鼓舞自己,又完成1Km了,剩下個位數了,加油!!

我持續跑到下個補水站喝水計畫。到38Km附近,開始感覺到右大腿有點抽筋的狀況。我在附近的補水站停下來,右大腿噴上肌樂,並且做伸展運動。雖然剩下的路程大約5Km,但也不是一下就能拿下來的。因此,還是用最保守、最安全的方法,做點治療並且伸展一下比較妥當。

最後一個困難關卡,就是澎科大附近的亂流區。那兒雖然沒有坡度,但是在這個彎道上,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跑都是逆風。在這種階段,真的很累人,這逼著我停下來走了100米左右,順便調整呼吸頻率。

接著,直到終點前,就是不斷地告訴自己:快到了!!我可以的!!這段期間,我沒再追上任何一位選手;但是,繼續被一位手拿鐵竿的老伯,滾著一個鐵環,輕鬆地超越我;還有一位穿著舒跑紙盒裝扮的選手,不斷地跟我說他很想喝冰沙士,然後把我甩的遠遠的。

IMG_7763.JPG


四、心得反饋
我在30-42Km的均速,維持在8分速左右。這段和前面3段的均速,落差就很明顯。終於,我完成了今年的42Km馬拉松賽事。總計時間是4小時4114秒,281分鐘,全程均速637秒。在我預定的時間內完賽。

今年的完賽心得,著重在心理層面的收穫:1、在心理上獲得提升,這是一場打擊信心的比賽。但是,堅持不放棄,就會到達終點。2、不要用外表或直覺衡量競爭對手。3、做好賽前訓練規劃,落實充分地的練習,會更有信心、更有實力。4、間歇訓練成效良好,讓中後段的艱困期得以突破。5、路人的加油和擊掌是有效果的。6、為何我的左上臂晒傷了,右手卻沒有?

IMG_7739.JPG


六、未來規劃

明年再挑戰一場全馬賽事,目標4小時27分完賽,均速620秒。我將全馬賽事定位在維持身心健康,以及落實訓練規劃上。因此,就不做大幅度的目標調升,適度達成目標即可。明年繼續挑戰,加油!!

IMG_7706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ay Yeh 的頭像
    Jay Yeh

    Jay Yeh的部落格

    Jay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