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家好,今天和各位談談“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”專欄裡的一篇文章心得。

今天來談談動機理論。這是瞭解他人的基礎,更是管理的基礎。

一、動機理論

人們在工作中的表現,都可以歸因於兩項重要元素:能力和願望。今天我們就不特別談能力,把重點著重在願望上。

願望的核心概念,在管理學上稱為動機。馬斯洛的五層次需求理論中,每個需求都可以成為人的工作動機。換句話說,當一種需求成為人們採取某種行為的決定因素時,這種需求就稱為動機。因此,我們要管理他人,應該要透過觀察行為的表像,試著找出他們採取相應行為的動機。以下介紹三種常見的動機:

“獲得成就的動機”。有這種動機的人,是我們常說的“好勝心特別強、特別希望出人頭地的人”。他們特別希望自己能夠達到優秀的水準,而且在競爭中獲勝。

“獲得權力的動機”。權力,就是影響他人的能力,也是滿足自己被社會承認、尊重或自我實現需求的一個代表。管理學把權力動機,又細分為“個人性的權力動機”和“社會性的權力動機”。“個人性的權力動機”指的是擁有權力的人,他著重在利用權力來解決問題,注重大權在握的感覺。

而具有“社會性的權力動機”的人,他知道掌握權力的目的,是要團結所有人,共同達成目標。寧向東老師認為,“才德兼備”的“德”字,指的就是,一個人應該把權力,看成社會性的權力;如果僅僅具有個人性的權力動機,那就還不夠格稱之為“德”。

“獲得歸屬感的動機”。本能上,人是群居的動物,所以,每個人都會在意人際關係。但是人的歸屬動機強弱不同,有些人能力較差,但是歸屬能力強,覺得自己是屬於這個圈子的,他的心理感受會很好,也比較有安全感;相反的,有些人能力很強,但主觀上不願意被歸類於某一個圈子,也不在意別人的感受,即使能力強,也很容易被其他人排斥。

事實上,每個人都是多種動機的結合體。動機和環境有關,只要環境合適,這個動機就會成為一個願望,這就是管理者觀察和操作的重點。因此,管理者應該善於觀察和判斷下屬的動機,並且幫助他們建立和形成願望。

二、動機、願望、努力和目標

弗洛姆的理論認為:如果一個行為被人們判斷是有助於達成目標的,他們就會接受;如果判斷這個行為會導致負面的結果,他們就會拒絕。這是一個簡單的邏輯,但背後隱含了一個重要的管理邏輯:“從動機到願望,從願望到努力,從努力到目標”。因此,管理者應該記住“動機、願望、努力、目標”這個傳導鏈結,在進行目標管理時,先想想能否從改善動機、改善員工願望的過程著手。

寧向東老師舉了百勝餐飲集團CEO諾瓦克為例:他被CEO雜誌評為2012年度的最佳CEO2014年諾瓦克出版一本回憶錄“Taking People with You” 《帶誰都能帶到心坎裡》,副標題是“4萬個店長都是這樣升上來的”。

諾瓦克有次在和經銷商討論產品如何擺放,經銷商們都說,這個問題你只要問問你們公司的Bob就好了,他是專家。甚至有人說:我在這行業做了兩年,所學到的東西,還不如和Bob學習一天得到的東西多。

諾瓦克知道Bob是他公司裡的一名低階主管,他回去公司找BobBob知道老闆來找他的原因後,很平靜地坐在位置上,但感動的淚流滿面。Bob對諾瓦克說:我從來都不知道,大家是這樣看我的。Bob在百勝工作了40年,那一天剛好是他退休前的最後2個禮拜。

諾瓦卡從這件事情上得到頓悟。從此,他開始用另一種方式對待公司每位員工。他創造了一種人人都覺得自己很重要的文化,核心幹部覺得自己是發動機,基層員工覺得自己是重要的螺絲釘。公司讓每個人都有動機實現自我,願意為公司而努力。

三、願望能力模型

我們畫一個坐標圖,橫軸是願望,縱軸是能力,就構成了“願望能力座標圖”。位於第一象限的人,就是有能力又有願望的人。這些人通常都是管理者最倚重的核心成員。對於這些人,寧向東老師建議:要把組織的目標和他們的個人目標充份地結合。

而諾瓦克的做法是,他經常向這些核心成員提出一個問題:如果你坐在我的位置上,你會怎麼做?而且諾瓦克的溝通對象經常是越級的,這有些不太符合我們的管理文化,他經常和下屬的下屬交談。

諾瓦克的說法是: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,不僅要瞭解自己上司的想法,最好還要瞭解上司的上司的想法;而對於上司來說,不僅要瞭解下屬的想法,最好還要瞭解下屬的下屬的想法。所以,他用了“going two deep ”來描述這種管理方法。就是深入兩級,這是他在第一象限的管理方法。

IMG_4750.JPG

願望能力座標圖

資料來源:本分享繪製

接下來,我們談談第二象限的員工們。他們有能力,但是沒有願望,這些人該如何管理?其實相較有願望,但是沒能力的第四象限的人來說,第二象限的人更難處理。因為有願望、沒能力,只要專注在培養他們的能力就好了。但是,對於有能力,但沒有願望的人來說,就必須要觀察並尋找他們的需求動機,進而試著改善,讓他們形成更強烈的工作願望。

人們心裡都存在許多願望,但我們不一定全部看得到,稱之為“願望盲區”。在管理過程中,“願望盲區”也很多。例如:有些人經常討論老闆應該專制或是民主?許多人都認為,老闆應該要開放式的和下屬討論,共同制定合情合理的目標。但是,這也經常發生,提出合情合理的目標,就是一般人的水準就能達成,執行難度也不大,沒有任何的想像空間和突破的可能性。本質上來說,就是在浪費能力。

許多看似專制的老闆,也會發生看似訂定了完全不合理的目標,但是透過各種方法的努力,刺激了員工的願望,最後實現了當初認為不可能的任務。所以,對於在第二象限的員工,“願望盲區的識別”是管理的核心。

總結以上,管理他人應該從動機和願望的角度發展。管理者應該記住“動機、願望、努力、目標”這個傳導鏈結,在進行目標管理時,先想想能否從改善動機、改善員工願望的過程著手。

本日思考題:請你想想,在你的工作中,是否也存在“願望盲區”?你有什麼改善的方法嗎?

歡迎你的留言,和我一起分享、一起討論,我們下次見。

arrow
arrow

    Jay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